流光 发表于 2010-11-22 22:35:30

(连载)《背包十年》,拿来与大家分享(12.10更新)

看这本书,随时充斥着感动
为了自己的梦想,继续流浪
当我看到这些话,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just say goodbye ,tomorrow i will leave
just say goodbye ,my dream is to fly
just say goodbye, maybe i will feel badly tonight
just say goodbye, even if i really don't want to say goodbye.

    说一声再见,因为明天我就要离开;
    说一声再见,因为飞翔是我的梦想;
    说一声再见,可能今夜我会感到难过;
    说一声再见,即使我真的不愿说再见。
现在,我拿这本书与大家分享~喜欢书香的感觉~


让读者看到自己曾经的梦想
    关于梦想与成长,自由与坚持
    现在人人都喜欢旅行,可不是没钱就是没时间。背包十年的作者在10年前也跟所有人一样既没钱也没时间,可他就是凭着对旅行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让他从一个纯业余的背包客变成了如今的职业旅行者。现在他的旅行不仅不用花钱(有各种赞助),还能赚到钱(卖游记和照片),他的10年背包生涯关于梦想、成长与坚持。是一本现代社会励志的心灵鸡汤。你是否也想复制他的成功之路?
    与市面上的国别体游记不同,这本书是编年体结构。不是描述景点,而是描述一种成长,描述一个青年最绚烂的10年光阴,像朝阳一样,照亮每个心中还有梦想的人。
    美国有一个旅行家俱乐部,把世界分成318个国家和地区,但全世界只有9个人走完这全部所有。作者之前的理想就是想成为世界第10人,中国第一人。但现在他对理想进行了微调,就是通过努力,让更多人喜欢旅行热爱旅行。他从三毛、格瓦拉身上获得关于旅行的梦想,他的使命就是把这种梦想在下一代人的身上传递。

流光 发表于 2010-11-22 22:36:09

楔子


1985年。那年我七岁。一天为了去公园玩,把院子里的废品卖了七分钱,花五分钱坐公车到公园玩儿了一个下午。春天的阳光很淡,池塘中有蝌蚪,许多细节到现在仍清楚地记得。
    晚上回家时,口袋中只剩下一个两分的钢板,被售票员阿姨发现。我低着头红着脸,不敢看她严肃的表情。父亲信奉不打不成才的道理,幼时的我没少挨打。刚到家门口就有小朋友通风报信说全家人都在找我,找疯了。这应该已算大事件,我心中作好了被暴打的准备。可那一次,父亲没有打我,只说,你已经长大了,以后不要总让父母操心。
    我不知道,如果那天父亲作出相反的举动,我今天是否还能成为一名职业旅行者。
    1988年。小学四年级期末考试结束,暑假近在眼前。姑姑问,小鹏,夏天去哪儿玩呀?巴黎、伦敦、纽约……一长串地名脱口而出,就像报菜名一样。姑姑笑了。
    之后几年,我一想起这个牛皮就会觉得脸上发烫。

流光 发表于 2010-11-22 22:41:30

借个背包就出发2001年6月中国,阳朔(1)

说一声再见,因为明天我就要离开;
    说一声再见,因为飞翔是我的梦想;
    说一声再见,可能今夜我会感到难过;
    说一声再见,即使我真的不愿说再见。
    借个背包就出发2001年6月中国,阳朔
    几年前看过一篇关于阳朔西街的游记,其中这样写道:“在西街一个酒吧里,一个台湾来的胖哥,拉得一手美妙的小提琴。
    还有一个吹笛子的本地人,笛音空灵悦耳,当小提琴遇到笛子,那声音竟是不可思议的动听。音乐的确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从梁祝到邓丽君,从罗大佑到甲壳虫……每一首旋律开始,大家都跟着唱起来,不会唱的跟着打起节拍,早就忘了自己的国籍、年龄、身份。一曲唱罢,纷纷举杯,高呼Cheers!”
    正是这段描述,让我对西街心生向往,并把这里当成毕业旅行的首选目的地。
    在论文答辩和毕业典礼之间正好有十几天空闲时间。答辩结束后回宿舍收拾好背包,当天就坐上南下的火车。从天津到桂林,24小时硬座,身体虽然辛苦,心中却已隐隐兴奋。下火车后没有在桂林停留,而是直接跳上开往阳朔的中巴车。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要去就去最好的地方。
    在阳朔西街找到那家在网上十分著名的四海客栈,讨价还价后以15元钱入住。三楼的一间四人房,临街,便宜干净。
    坐了一天一夜火车,胃开始抗议了,去了那家同样著名的“没有”餐厅。看到门口的广告牌上写着“没有不好喝的啤酒,没有不好吃的食物”,名字起得很聪明。点了一杯啤酒和一份牛排,面朝西街,一边吃一边看来来往往的各国游客。

    西街首先是背包老外发现的,某位仁兄在被背包旅行者奉为圣经的《孤独星球》(LonelyPlanet,下文简称L.P.)里介绍了阳朔西街和周边的田园风光,西街就成了许多背包客的集散地。有人说中国人开始背包旅行就是从阳朔西街开始的,这话有点儿道理。以前中国人想要离开自己生活的地方远行,简直是一种奢望。曾经有一首流行歌曲唱出了这种无奈:“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等社会开放了,大家终于有钱有时间可以去旅游了,可跟着旅游团又不舒服,于是那些不想被束缚的旅行者成了背包客:拿起背包就走,喜欢哪里就待在哪里。
好吧,明天再更新吧,我洗洗睡了~{:4_131:}

流光 发表于 2010-11-23 08:42:21

其实到了西街,哪儿都可以不用去了,坐在街心的露天酒吧里,一杯咖啡、一本书、一盘CD。要我做神仙,我就会反问,那我现在是什么?
    阳朔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很容易让人放下戒备去结识陌生的朋友。抛下烦恼,让自己放纵于酒吧音乐中,午后阳光下,寂静老街里。很多游客经过时,经不起这份诱惑,留下来,数月数年,成了这儿的隐士。大隐隐于市,他们中很多人在西街有一家店,但他们又和普通生意人不同,他们坐在一起谈论的是丽江、香格里拉、喀纳斯与西藏。或者消失一段时间,再回来,又带回一段美丽传说。
    2001年上半年,大四的第二个学期,我在天津一家知名外企实习。同去实习的许多同学毕业后都留在那家公司工作,而我却在实习三个月后给老板和同事发了一封辞职信。在信的最
    后我写道:
    Justsaygoodbye,tomorrowIwillleave.
    Justsaygoodbye,mydreamistofly.
    Justsaygoodbye,maybeIwillfeelbadlytonight.
    Justsaygoodbye,evenifIreallydon’twanttosaygoodbye.
    (说一声再见,因为明天我就要离开;说一声再见,因为飞翔是我的梦想。说一声再见,可能今夜我会感到难过;说一声再见,即使我真的不愿说再见。)
    随后我就用自己赚到的第一份工资开始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背包旅行。记得那个硕大的背包是找韩国同学萨姆借的,还借了一把瑞士军刀,除了增加一点儿心中的安全感,并没有太大用处。
    现在看当时写的文章,背包走天下的思想已经在心中安家落户了。就是一个人,一个背包,四海为家。

流光 发表于 2010-11-23 08:44:53

速辞两份工作赴欧洲2002年9月荷兰,格罗宁根



粗大的缆绳被缓缓解开。虽然缆绳表面已被磨得绽裂,却丝毫不妨碍它的结实。生了锈的铁锚被同时拉起,发出“哐啷哐啷”的声音。这是一艘大号帆船,除了船身覆盖了一层铁皮,其余用料都是结实耐用的棕褐色木头。帆船驶出码头,把岸上的风景抛在身后。
    船上载着船长夫妇,两条黑白纹路相间的大狗,一条叫Hello,一条叫Goodbye,还有十来个和我一样临时客串海员角色的游客。我们要和船长夫妇生活两天,一起扬帆出海,一起看日出日落,一起感受海洋的浩瀚。
    帆船一路向西驶去,目的地是荷兰与英国之间的一片广阔海域,今晚要在那里过夜。天气晴朗,只是风向不定。每个海员都有自己的分工,谁负责解帆布,谁负责拽桅杆,大家按照船长的指令在顺风时扯起风帆,逆风时又赶紧拉下。来来回回七八次,人人头上都浸着汗水。
    船行三个小时,已是黄昏时分,前后左右再也看不到一块陆地。西边的天空像一块烧红的炭,灿烂的火苗要将世界吞没一般。
    船长说,已经抵达今晚过夜的地方,大家可以休息了。一些人到船舱做饭,剩下的擦干额头上的汗水,裹紧衣服,坐在甲板上看日落。我也挤在他们中间,虽然可以相互取暖,可傍晚的海风仍让人瑟瑟发抖。
    一直忙碌,还没看清船长的模样。他坐在船头,40岁上下年纪,灰白的头发和胡子,红褐色面庞。他仍穿着短袖,露在外面的胳膊上随处可见疤痕和刺青。船长老婆站在他旁边,脸上的皱纹竟然多过她的丈夫,也把短袖衬衣扎进牛仔裤,显得十分干练。
    船长和船长老婆并不互相对视,都把目光投射进幽深的海洋。他们的神态让我想起海盗,那豪气冲天的北欧海盗。拜伦有一篇著名的诗体游记,叫做“海盗生涯”,诗篇的
    开头这样写道:
    暗蓝色的海上,海水在欢快泼溅。我们的心是自由的,我们的思想无边。
    量一量我们的版图,看一看我们的家乡。这全是我们的帝国,它的权力到处通行。
我们过着粗犷的生活,在风暴动荡里。从劳作到休息,什么样的日子都有乐趣。
船长夫妇的生活也是这样的吧。日日辛苦劳作,与海浪搏斗,与海鸥嬉戏,有时也会像现在这样,在风平浪静的时候,把笃定的目光投向深海,就像骄傲的君主,无边的大海就是他们的疆域版图。
    莫非他们就是海盗的后裔,遗传或者宿命让他们选择了这样的生活。
    我崇拜这样的人,向往这样的生活。




大学时代结束了,那人生最华彩的篇章。为了把四年中最宝贵的记忆定格,我用2001年暑假的两个月时间做了一个个人网站。网站内容分成三个部分:大学、家人、天下。其中大学
    板块分量最重,记录了大学生活的点点滴滴,而天下部分只有大学时代的几次旅行和沿途所拍的一些风光照片。没想到正是这个网站,成了我职业旅行生涯的起点。感谢那个暑假,那个天天宅在家中学习Flash,Photoshop,Dreamweaver等网页设计软件的暑假,那个把我的想法画成草图,然后在电脑屏幕上实现的暑假。
    暑假结束后我没有马上找工作,而是先用之前打工剩下的钱去了趟五台山。记得在庙宇中吃素斋,吃坏了肚子找不到厕所,就在五台山山顶拉了一泡,正所谓来于此地还于此地。还记得在网吧上网,看到一条新闻占据了所有网站头条,它的视频如同恐怖大片:纽约世贸大厦正轰然倒塌。
    回到天津后,我找了一份与海运相关的工作,这是我的第二份工作。工作内容就是每天给客户打电话询问舱位情况,再制作成Excel表格交给网管更新。两个月后辞职,不是不能胜任,只是觉得无聊。
    2002年的春天我一个人来到北京,找了第三份工作,在一个咨询公司做物流分析师。每天从网上搜集各种与物流相关的信息,从网站配送流程到仓库分布是否合理,然后制作成简报,公司再通过销售忽悠给客户。
    当时租住在北京工业大学附近的一个高层地下室里,每月房租150元,公用浴室每次五元。后来发现,那个浴室几乎只有我在使用。三个月后,我再次辞职,背起行囊去了南中国的广州和深圳旅行。记得交接工作的那一个星期,想着马上就可以重获自由,我的心已经提前飞了起来。
    2002年的那个暑假我又宅在家中,把网站升级到2.0版本。增加了“电影”板块,又在“旅行”板块增添了许多页面。旅行和电影,一直是我仅有的两个爱好。旅行,让我可以真切地感受世界;电影,告诉我世界有无限可能。
    暑假过后,我来到荷兰攻读研究生。上面那篇文章就是和同学们一起出游时发生的故事。

Devil 发表于 2010-11-23 10:01:29

呵呵,确实不错,有时间的话都看看,真的很不错~

这些人,那些事 发表于 2010-11-23 12:58:44

嗯,好久没有这样静下心看点东西了,这本书确实很不错,真的,旅行总是充满未知~
我喜欢那句话:人应该趁着年轻去流浪,只要不忘了回家的路。
希望楼主快点更新~

Devil 发表于 2010-12-1 12:55:24

怎嘛没有人顶啊,版主,我要求加精和置顶~~加油楼主,继续更新~{:3_46:}
data/attachment/album/201012/01/125522kr0rwsrbyjvv478v.jpg

春、日光 发表于 2010-12-10 12:59:58

我也想旅行但没money{:3_44:}

流光 发表于 2010-12-10 13:25:58

终于有人回复我了,谢谢啊,谢谢~你说我还有更新的必要么?都没人看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连载)《背包十年》,拿来与大家分享(12.10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