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灵感论坛,推动创造力的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第一次听到做自己这个概念是通过何炅的歌曲专辑,当时年龄不算小,但是心理年龄很幼稚,觉得这个说法很滑稽:我难道没有在做自己吗?本来就是自己还会去做别人吗?每一天都在做自己啊……于是对此我觉得费解。
乌飞兔走,物换星移,时间在变,思想在变,我失去了小时候那纯真幼稚的思想,我的看法改变了。没错,我的确是自己的,但仅限于躯壳与外表,思想或许也算自己的,但行为却与自己的大脑无关。我的行动似乎受着无形的指挥与控制,所做的每一件事似乎都在填充着别人做好的时间表,我辛辛苦苦,但是到头来是别人做好的时间表上的空格被填满,自己对愉快生活的记忆则是一片空白,我没有在做自己,不光我如此,很多同学都一样!
昨天李老师问我们周末有很么精彩的打算,我们很乖地说没有。她说如果这样未免太可惜了。除了上课、吃饭、睡觉等等学校安排好的事之外毫无自己的生活打算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对于周末没有憧憬与打算,没有特别想去的地方,没有特别想的事,因为我们的生活习惯了被安排,我们的行为习惯了被指挥,一旦世界还我们自由,我们反而似乎变得更不自由,因为没有方向与目标只得留在学校,窝在宿舍,上网、聊天、睡觉、发呆……
坦然地说,我不是一个我行我素的人。我并不是多么喜欢特立独行、张扬个性,有时候我也很依赖家长和学校给我安排的生活,好在我的家庭环境里充满了自由,在不违反法规条令、伤及他人或者危害自己前程的事上我有充分的选择权,家人支持我。但是在学校,我却失去了自我,我没有去选择过什么,学校安排的事照做,学校的规定遵守。没有自己的主意,没有自己的生活。但是现在却有点想叛逆了,觉得学校的很多安排很不合理,比如宿舍不让用电脑、比如老师上课时刺激同学回答问题的方式是每一次回答问题后在学号之后做标记,似乎我们回答问题不是在提高自己,完全是为了老师笔下的那一道,学习与尝试的意义完全被扭曲……
李开复说中国的青少年缺乏创新,因为我们生活从小都缺乏创新这回事,再加上应试教育,我们不光生活缺乏新意,学习和工作上也没有创新或者说不懂创新。习惯了被安排、被指挥的我们,毫无主见,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做主的意识与决心。家有儿女中曾有这样一集:刘星和林宁交换了父母,在对方的家里生活,到了周末,夏爸爸问林宁打算怎样安排自己的生活,林宁说不知道,平时都是他爸爸给他安排周末生活的,而此时夏雨、夏雪都有了愉快的周末计划……当时觉得生活在夏东海领导的家里是一件幸福的事,而现在仔细回想,我想到的不再是这些。我现在觉得林宁不再是林宁了,他是千千万万中国儿童的代表,他的生活与遭遇是一个中国孩子无法做自己这个悲剧的折射与缩影,有些东西虽然是娱乐性质的,我们看时可以尽情地大笑,但是决不能一笑而过,那样我们的品味未免就太肤浅了。因为有很多越是讽刺、深刻的东西越是借助轻松愉快、幽默搞笑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家有儿女这部剧,里面的太多故事都是对中国略带悲哀的不合理现状的演绎与呐喊,但是却从不明面批评,只是通过一家人的说说笑笑来体现,如果我们只看到笑话而没有看到笑话背后的故事,那么我们的大脑只有一种可能:完全被娱乐娱乐化了,除了娱乐,没有一点用处!多么悲哀!
对此,我又想到了家禽与野兽。众所周知,小时候的鸡仔通常被圈起来喂养,成年后的鸡很少是圈养了,主人会放他们出来满村子觅食,但是如果不是人为原因它们是不会丢的,小时候一直在那个地方圈着,它们已经习惯了待在那里,所以一到天黑它们便会老老实实地回到鸡笼里。主人为他们的生活规划了范围,它们的活动范围似乎就是一个以鸡窝为圆心的圆,它们整天就会在这个圈子里转悠,根本不会见识这个圈子以外的东西,吃的、喝的都是这一带的东西,根本不可能发现“新大陆”的!而丛林中的野兽则不同,任谁都不能将它们固定在某一个地方,因为它们的家属于整个丛林,没有谁去束缚过它们,它们不习惯只在小小的一片地上活动,所以它们能常常在广阔的丛林里发现以前从未见过的猎物,获得意外的惊喜与刺激。孩子们也一样,如果整天在父母老师规划的圈子里转悠,范围有限,他们接触的东西也有限,见识很难广起来,创新的思维也难被激发。一直以来充当父母、老师决策的执行者只会弄得他们只会执行而不会决策!
就像我们,中学时代的周末似乎有二分之一都在上课,好不容易碰到一个周末还有写不完的作业,行为一直被控制着,生活都是接受外界的安排。现在我们上了大学,周末不再被占用,属于我们的,完全属于我们的,但是我们却不知道怎样去愉快地度过。因为小时候做不了自己,长大后就不会做自己了。 |
|